内篇(7章)
外篇(15章)
杂篇(11章)




庄子,名周,字子休。约前369—约前286。春秋战国时期宋国蒙人,今河南商丘东北。庄子半身像图中字为“漆园吏”。庄子学习老子思想,主张“齐物我,一是非”,安时处顺。尝隐居南华山,故唐玄宗天宝初,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,称其著书为《南华真经》。庄子的作品被人称之为“文学的哲学,哲学的文学”。《庄子》一书共33篇,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自作,外杂篇乃其后学所作。
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
庄子,名周,字子休。约前369—约前286。春秋战国时期宋国蒙人,今河南商丘东北。庄子半身像图中字为“漆园吏”。庄子学习老子思想,主张“齐物我,一是非”,安时处顺。尝隐居南华山,故唐玄宗天宝初,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,称其著书为《南华真经》。庄子的作品被人称之为“文学的哲学,哲学的文学”。《庄子》一书共33篇,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自作,外杂篇乃其后学所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