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:成语 谚语 名言 注释
庄子·内篇·养生主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为善无近名(jìn mínɡ,意思是好名、追求名誉)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
庖丁(páo dīng,意思是名丁的厨师)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(yǐ,靠着)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(yǐ,用膝顶住),砉(xū,皮骨相离的声音)然响然,奏刀(zòu dāo,运刀,进刀)騞然(huō rán,意思指以刀裂物声),莫不中音。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
文惠君曰:“嘻(xī,叹词。表示赞美或惊异),善哉(shàn zāi,是一个赞美之词,有夸奖的意思,即“好啊”)!技盍至此乎?”
庖丁释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;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(xì,同“隙”),导大窾(kuǎn,空隙;洞穴),因其固然。技经肯綮(qìng,筋骨相结合的地方)之未尝,而况大軱(gū,指的是大骨)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;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(xíng,指磨刀石)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,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(huī huī,是指宽阔广大的意思)乎,其于游刃必有余地(游刃有余)矣。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(chù rán,害怕的样子)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,动刀甚微,謋然(huò rán,迅疾裂开貌)已解,如土委地(wěi dì,蜷伏于地。散落或委弃于地。拖垂于地)。提刀而立,为之而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(踌躇:从容自得的样子;满:满足;志:心意。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。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),善刀而藏之。”
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:“是何人也?恶乎介也?天与?其人与?”
曰:“天也,非人也。天之生是使独也,人之貌有与也。以是知其天也,非人也。”
泽雉(zé zhì,是指生长于沼泽地的野鸡)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(qí,“蕲”就是祈求,希望的意思)畜乎樊(fán,篱笆)中,神虽王,不善也。
老聃死,秦佚(yì)吊之,三号而出。弟子曰:“非夫子之友邪?”
曰:“然。”
“然则吊焉若此可乎?”
曰:“然。始也吾以为其人也,而今非也。向吾入而吊焉,有老者哭之,如哭其子;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彼其所以会之,必有不蕲言而言,不蕲哭而哭者。是遁天倍情(dùn tiān bèi qíng,意思是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),忘其所受,古者谓之遁天之刑(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)。适来,夫子时也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,古者谓是帝之县解(xuán jiě,天然的解脱。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)。”
指(通“脂”,蜡烛)穷于为薪,火传也(薪尽火传),不知其尽也。